本期播客内容 △券商配资官网
吸血鬼、蓝调音乐、黑人、恐怖元素......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“乱炖”会变成什么样?
谁也没有想到,炖出了今年截至目前票房最高的限制级电影。
《罪人》,这部可能对国内观众来说尚属有些陌生的恐怖片,却在全球引发了现象级观影狂潮,已经成为了 2025 年度黑马作品(自 4 月上映以来,创下烂番茄影评人 98% 新鲜度、观众 97% 爆米花指数的超高分,豆瓣 7.7,如今票房已经 3.66 亿美元,被评为“A”级)。
各种元素一顿拼贴,再加上种族议题的“政治正确”,乍一看这还真是个烂片象:但也不知道导演瑞恩 · 库格勒用了什么魔法,在又邪又癫的片段还有贯穿全片的音乐中,感觉这部片越挖越有料,充满了耐嚼的美味。或许真的像库格勒自己所说,他像在”玩一支爵士乐队“一样玩出了整部电影。
除了创意,还有决定电影的灵魂所在,音乐。整部电影讲述的其实是库格勒对于音乐的理解:包容一切以及关于当下。
各种蓝调经典、瑞典天才配乐家 Ludwig Göransson 制作的充满世界音乐元素的原声带......恐怖种族赛道都别硬闯:《罪人》可能是今年最好的音乐片。
注:以下内容涉及剧透
1.
一部因音乐而生的电影
电影的故事线十分简单:上世纪 30 年代,一对在芝加哥靠给黑帮打工赚钱的黑人双胞胎兄弟回到密西西比,想在当地为同胞们开一间属于自己人的蓝调酒吧,一路召集了各路故友来帮忙。而在酒吧开业当晚,他们的表弟萨米,一个玩吉他的蓝调少年,因为音乐演唱召来了一群白人吸血鬼。于是那晚吸血鬼和主角展开一场大战。最后只剩蓝调少年活了下来,带着吉他远赴他乡。
乍一看,黑人主角召集战队抗衡白人吸血鬼,有点像《复仇者联盟》的剧情:一群团结的战士和灭霸型的反派。
但如果是这样的主题,显然会陷入“输出单一价值观”的困境。
而《罪人》里让人印象深刻的,恰恰不是那些邪不胜正的瞬间。电影最好看的片段,永远在那些“音乐如何让所有人感到释放自由”的场景里。
无论正派还是“反角”,音乐都帮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故事。
在一开始的时候,黑人兄弟带着蓝调少年萨米去前往酒馆,驶过蓝天白云棉花地的时候,这个爱音乐的少年抱着吉他唱起了《Travelli‘》:在他做牧师的父亲眼里,玩蓝调音乐是有罪的,而他用这首歌唱出了自己对灵魂自由的渴望;
而在反派白人吸血鬼进攻的场景里,他们一起唱着一首爱尔兰民谣《Rocky Road Dublin》:听起来轻快的旋律伴随着诡异、压抑和哀伤,而如果细听歌词会更明白导演的设定:
终于登港利物浦,当地人骂我傻瓜,我再也无法忍让;怒火中烧,理智消散;他们开始辱骂我可怜的爱尔兰......
这段音乐突出的是反派的吸血鬼雷米克作为爱尔兰移民的身份,也暗示着他本人和黑人有着相似之处的本文化被压迫和边缘的历史。
以及整部电影的最高光场景,一段 5 分钟如 MV 一般的音乐舞会。出现在吸血鬼和主角正式大战之前,所有人聚集在地下酒吧里,在一首《I Lied to You》中,主角萨米唱出了对忤逆父亲心愿的抱歉,而负责电影配乐的 Ludwig Göransson 像一个 DJ 一样把从古到今各民族国度的音乐文化融合到一起: 非洲鼓、80 年代嘻哈、现代音乐,甚至孙悟空和京剧花旦.......
这个场景癫狂又魔幻,但藏着电影从未曾明说的一个主题:唯有在音乐里,没有原罪,一切创痛和担虑都可以变成此刻的一首歌和一支舞。就像电影前半段一个老年音乐家瘦子对蓝调的解释:
蓝调不像宗教一样是白人强加给我们的,蓝调是我们从家乡带来的。我们的音乐无异于一种魔法
Ludwig Göransson 是这几年的配乐香饽饽,这个刚满 40 岁的瑞典音乐人前途无量。他在去年刚刚凭借《奥本海默》拿下了奥斯卡配乐奖,明年估计再中的可能性极大:他最擅长的是如何将现代电子合成与传统弦乐结合,创造出一种既震撼又迷幻的故事感。他的“拼贴”配乐法,和这部电影的气质紧紧吻合。
2.
一切始于蓝调
以上音乐的部分,也许是观看《罪人》一个舒服且享受的方式。
当然,拍过《黑豹》《奎迪》,一直想对黑人文化有更深探索的导演库格勒,想表达的肯定还有其它。
《罪人》的灵感,其一来源于一个叫罗伯特 · 约翰森的蓝调音乐家,他是世出天才,启蒙了鲍勃 · 迪伦和滚石,却死于 27 岁,有一种说法是他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十字路口,用他的布鲁斯技能和蓝调天赋与恶灵做了交换 ;其二则来源于库格勒的叔父,一个一辈子只听蓝调音乐的人 —— 不是爱听,而是终生只听这一种音乐。
尽管库格勒没有按照传记片的方式去演绎它,但这些灵感源泉全都忠实反映在了电影里。
比起迈克尔 · B · 乔丹饰演的黑人双胞胎兄弟,那个叫萨米的蓝调天才少年可能才是故事的最中心人物。
萨米有着极强的音乐天赋,被他的双胞胎表兄称为是“三角洲最好的蓝调乐手”,但他的牧师父亲觉得玩音乐是歪门邪道,并且可能招致恶灵。但萨米仍然决定一心一意去追寻自己的蓝调梦想:当他演唱蓝调的时候,吸血鬼如约而至 —— 但最后打败吸血鬼的,却并不是父亲一辈子坚持的信教,而是他手中的那把吉他。
植根于黑人早期艰恶的生存环境,蓝调是棉花地中就地取材的“劳动号子”,对于黑人而言它是生活方式,就是信仰本身。它歌唱着世世代代种群命运循环而痛苦的宿命本身,以及从中衍生的无限自由和希望。
最后萨米仍然坚定地拒绝“子承父业”,拿起吉他远走他乡,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蓝调音乐家。电影未有说明这个人是谁,但最后饰演老年萨米的,是著名蓝调吉他手巴迪 · 盖伊 Buddy Guy。
这也许有库格勒对一个常见问题给出的思考:黑人或少数族裔在面对巨大的文化撕扯时,如何保存和传扬文化骨血?
但也可能更简单,这就是一个关于每个人的故事,如何成全梦想,并且找寻你自己。
《罪人》里的所有人都在找寻自我这条路上做出了选择,有人誓死捍卫正义,有人选择沦入无边黑暗,但电影只是用一首首歌呈现着这些宿命。毕竟在蓝调面前,所有解释都会消融在这种极简单但又能量巨大的音乐里。
就像电影末尾,几十年前的那场大战已成过往,而当初厮杀到两败俱伤的人们回忆起那天酒馆下的那首歌,都说,
“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一天(This is the best day of my life)”
一切只关于音乐。
鼎宏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